小小實驗科學家這樣煉成
許多中國家長疑惑:美國的基礎教育被稱為“世界最差的”,卻培養(yǎng)出了物理、化學領域的諸多大師級人物,囊括諾貝爾自然科學類幾乎2/3的獎項?這不是挺矛盾的一件事嗎?
當朋友小湯帶著兒子移民美國6年后,她得出的結論是:美國的基礎教育頗有可取之處。
比如,美國孩子7~12周歲,每年都有兩項“科學研究項目”需要完成,而每項研究,歷時兩個月到兩個半月。令小湯吃驚的是:該“科學項目”從選題的制定到實驗及統(tǒng)計數據的完成,直至最后的結論分析、圖表寫繪及論文寫作,全部由孩子們自由發(fā)揮。
“科學項目”啟動之前,學校會給學生家長發(fā)送公開信,大意是說:孩子們將全力完成“科學項目”,鑒于他們年齡小、經驗不足,不免有“異想天開”之舉,請家長們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計劃,應當允許他們失敗,“我們有兩個半月的時間, 可以將一個月或一個半月‘浪費’在無法進行下去的項目上,這是孩子們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之前的‘必經彎路’?!?BR>
小湯的兒子選擇了“放大鏡在同等光線下燃著不同金屬片” 這一“科學項目”。他收集了鐵片、銅片、錫片……企圖用放大鏡收集太陽的能量,將它們一一點燃。他每天光著膀子,手持一柄放大鏡,專心致志地對著一塊鐵片聚焦……一連烤曬了幾天,鐵片沒有燃著,他倒曬成了黑泥鰍。
小湯又好氣又好笑,帶兒子上網去查各種金屬片的燃點,考證聚焦陽光是否能帶來一千度以上的高溫。好不容易,兒子答應改用紙張來做新一輪的實驗,母子倆又費盡心機收集了20多種不同紙質的紙張,裁成10cm×10cm的正方形,然后小湯教他如何捕獲“同等的光線”。
同樣是下午3點鐘的太陽,光線的強度是否完全一樣?如果不一樣,得出的比較數據就沒有可信度了。為此,孩子的爸爸從所任教的大學借來光譜分析儀,幫兒子測定陽光的強度。
第一輪實驗花了20多天才做完,小湯的兒子又出新點子:只要光線強度相同,不只包括太陽光,還得包括人造光吧,同等強度的人造光,如白熾燈、紫外線消毒燈……會有同等的威力嗎?
又一輪“折騰”開始了,實驗全部做完,制作對比表格和圖例,制作電腦軟件來幫助分析數據……一道道難關又擺在面前,小湯不免抱怨“這個科學項目太磨人”了,兒子卻信心百倍地說:“萬事開頭難嘛,下一次,我就知道同組實驗,只能有一個變量,其他所有的條件都不變,最后的結論才能服人?!?BR>
最后,家長們被邀去參觀“項目成果展”,近距離地體驗到了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。例如有孩子研究“絲瓜結果與播放
音樂的關系”,一絲不茍地在60天內,記錄5棵絲瓜的長葉和結果情況。這5棵絲瓜,一棵天天聽搖滾樂,一棵聽輕音樂,一棵聽交響樂,一棵聽說唱音樂,還有一棵不聽音樂。為預防播放音樂時被其他絲瓜“偷聽到”,做此“科學項目”的孩子還將這幾棵絲瓜種得相隔很遠,并罩上“隔音棚”。絲瓜越長越高,“隔音棚”也就必須不斷做大做高, 60天,一共放了120小時的音樂!絲瓜在各個時期的生長情況,不僅有數據,更有數碼相片為證。其他還有:含羞草葉片閉合時間的不同如何預報天氣、咖啡方糖在不同色彩的飲料中的融化時間等等。
想來,這也許是美國基礎教育“世界最差”,卻能夠培養(yǎng)出自然科學領域諸多大師級人物的原因之一吧。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
(責編:green????來源:育兒網)